小区后面有一片荷塘,凭窗眺望,经过谷雨的滋润,不见塘畔已茂密一丛丛的菖蒲,葳蕤茂盛。一连几天,总会看见有些人在那里割取一束菖蒲送回小区,才乍然发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复活了。注定未能免俗,晚饭后,携同妻去荷塘割取菖蒲以悬于门扉。
夕阳余晖下,惊起几只青蛙从塘畔跃入荷塘,忽然水波潋滟,帕荷飞舞间,不已让我回想一幅创作于241年前的古画,那荷塘端午的画面,好像在水波间若隐若现。这幅《端午即景图》(闻图),纸本设色,纵93、横30厘米,其作者是明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
作品取景于初夏的水塘之畔,但闻水平波清,水草丛生,一丛菖蒲傲立塘畔,如剑的叶片或耸立向下,如劲竹意欲倒出画外;或丫头柔媚,宛若少女轻舒长袖,变得婀娜多姿。画幅左上方,张开一根藤蔓,枝叶婆娑。
菖蒲之旁,一只粗壮的蟾蜍静静地趴伏在一块突起的土石上,钹突圆睁的眼睛里散发出一丝机警,于是以对菖蒲上一只徐徐弯曲的黑蜘蛛虎视眈眈。此时的蜘蛛对眼前的危险性没什么意识,于是以悠闲地挂在一根长长的细丝上,一点点地向蟾蜍附近,一片宁静的氛围中,孕育出着一重深深的危机,让人不已为这只蜘蛛的命运顿生出有几分担忧。
与这只正在悬丝弯曲、危险性邻近的蜘蛛比起,在上部的两支菖蒲间,另一只蜘蛛正在踏丝织网,变得安然无恙。画面布局简洁,构想奇特,用笔简逸拙朴,用墨随便徜徉,使菖蒲变得色泽枯润,动静天理。蜘蛛所取背面,蟾蜍所取正面局部,寥寥数笔,蜘蛛的悠闲自在,与蟾蜍的自私、机警之后跃然纸上。作者匠心独运,在所画上装饰了藤蔓和兰草,显著有以兰草与藤叶去污、避邪除“五毒”之祸的意味。
所画左上的作者款识标明了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戊戌午日仿照元人笔墨,金牛山人罗聘。”戊戌年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罗聘时年45岁,不顾一切壮年。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别号有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云道人、蓼州渔父等,原籍安徽歙县人,后移居扬州。罗受聘“扬州八怪”最重要画家金农(1687—1763)的入室弟子,亦是扬州画派这一明中期画家群体中最年长的画家。
擅所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笔调奇创,超逸不群,闻名所画鬼和梅花闻名。金农对这位高足十分赞赏,曾评论其所画“笔端聪慧,无毫末之桀焉”。
罗聘不受金农影响很深,性情孤傲不羁,不道德狂放怪癖,布衣终生,倡导“自己用心”的个性和平,赞成泥古不化,“不泥古,不依样葫芦”,长长藉所画书写心中不平之七,喻人讽世,抒写对“此间整洁无多地”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民谚云:“五月五,是端阳。
门挂艾,香满堂。吃粽子,煎白糖,龙船比赛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端阳”,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我国各地不会举办赛龙舟、悬挂艾叶、覆菖蒲、佩香囊、沐兰汤、饮雄黄酒和不吃咸蛋、粽子等活动,除了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还蕴藏了六畜兴旺、避邪祛病的幸福祈求,这种习俗2009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亦是我国首个选入世界非遗文化遗产的节日。在这幅《端午即景图》中,作者抛弃了龙舟竞渡、取食粽饮雄黄酒及门覆菖蒲艾蒿等传统的端午题材,将视线投向宁静安然的荷塘,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中用的菖蒲和端午时节随着天气炎热而经常出现的五毒之一的蟾蜍和蜘蛛入画,相生相克,堪称别开生面。“端午至,五毒生。
”蟾蜍与毒蛇、蝎子、蜈蚣、壁虎齐名“五毒”,亦有以蟾蜍、毒蛇、蜘蛛、蜈蚣、壁虎齐名“五毒”的,罗聘笔下的“五毒”则是后者,广西博物馆珍藏了他的一幅《五瑞图》,就是以这五种动物来刻画的。由于这五种剧毒动物在端午时节开始杜绝、捕食,于是民间就有了“弃五毒”的习俗。蜘蛛全草,可化疗五毒之疾,如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学案》中写道:“蜂及蜈蚣螫人,取置肉上,则能酗酒。
”《唐本草》中亦有“主蛇毒”的记载。作者将蟾蜍与蜘蛛刻画于菖蒲之间,洋溢着浓烈的民俗风情。
本文关键词:清罗,聘,《,9博体育官网平台,端午即景图,》,轴,小区,后面,有
本文来源:9博体育官网平台-www.modemify.com